
本文转自:贵州教育报
刘小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面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挑战与无限机遇,传统的“唯分数论”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需求。因此,坚持“五育并举”——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方面协同推进、缺一不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多元赋能”,成为推动学生从单一知识接受者向全面发展的创新者转变的必然选择。
一、五育润心:构筑全面发展的精神底色与素质根基
“五育”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德育是五育之首,决定着成长的方向。它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程,更是贯穿所有教育环节的价值引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培养及诚信友善品格塑造,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智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获取知识、批判性思考与勇于创新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应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体育是后盾,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奋斗的资本。体育不仅能强健筋骨,更能锤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遵守规则的意识。美育关乎情感的丰富与精神的升华。通过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的熏陶,学生能够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进而提升审美素养、滋养心灵,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与人文情怀,让生活更有品味、生命更有温度。劳育是外显,劳动教育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知识到实践、从创造到收获的全过程,懂得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并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吃苦耐劳的品质,深刻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谛。
二、多元赋能:激发个性潜能的路径探索与平台构建
“润心”是内在滋养,“赋能”是外在支撑。要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必须依靠多元化的路径。第一,开设丰富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大学选修课等,满足学生在科技、人文、艺术、体育等不同领域的兴趣与特长, 为个性化发展提供“菜单式”选择。第二, 改变“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评价模式,建立涵盖学业水平、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劳动实践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这种发展性评价更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在擅长的领域追求卓越。第三,通过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企合作等项目,将学习场景延伸到博物馆、科技馆、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何应用、社会如何运作,进而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力。第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路径建议,做到“因材施教”,让赋能更精准、高效。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道南中学校)
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